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医学研究院“融创论坛”第24期讲座通知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30日 16:03     作者:   访问量:次   分享到:

报告题目PTEN缺失肝肿瘤演进过程中的免疫代谢微环境特征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报告人:廖勇 教授

主持人医学研究院 李郁

讲座时间202373日(星期一14:30

讲座地点:友谊-研究生西馆-XA103

报告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对癌症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识到,癌症不仅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涉及范围广泛的非癌细胞及其在瘤内的互作。基因改变对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肿瘤微环境(TME)由基质细胞、免疫细胞(及其分泌因子)、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代谢重编程与表观遗传重塑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并在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免疫调控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发挥关键作用。在肿瘤细胞生长的早期阶段,肿瘤细胞募集和激活免疫细胞在肿瘤部位形成抑制肿瘤的炎症代谢微环境,从而阻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然而,随着肿瘤的进展,在持续的肿瘤抗原刺激和免疫激活后,肿瘤微环境中的相关效应细胞要么被耗尽,要么被代谢重编程与表观遗传重塑,从而产生免疫抑制微环境。因此,通过重塑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代谢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癌症治疗策略。

肿瘤常发生PTEN缺失,PTEN缺失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利用肝脏特异性PTEN敲除小鼠,通过脂质组学、转录组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检测分析了肝肿瘤演进过程中的免疫代谢变化规律,并结合PTEN缺失肝癌病人肝肿瘤免疫微环境变化的数据结果,探究了PTEN缺失肝肿瘤演进过程中的免疫代谢特征,初步揭示了PTEN缺失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脂质代谢异常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并发现了可监测疾病进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报告人简介:




廖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重庆市“百人计划”并获授“重庆市特聘专家” 称号、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特聘教授。美国AACR、ASCGT、AAAS、SCBA 会员或终生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人与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生物学分会理事。

师从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汤钊猷院士,参与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并具体负责“双功能抗体的制备及抗体导向综合 治疗临床Ⅰ期试验”课题研究。相关工作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和国家“八.五”攻关重大成果奖。后去美国德州大学 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分子病毒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训练,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肿瘤病毒及其 编码蛋白的致瘤机制,并参与溶瘤病毒治疗的临床Ⅰ/Ⅱ期试验,作为项目负责人(PI)的研究课题先后获得美国国防部(DOD)、NIH/NCI 及 SUSAN G.Komen 乳腺癌研究基金的资助。发表 SCI 论文四十余篇,文章他引 4500 余次。在M.D.Anderson工作15年,先后被晋升为讲师及助理教授。

回国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异常与慢性(肝)炎症恶性转化机制及其干预、防治。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获得基金委面上项目 2 项与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1 项。同时,作为项目首席专家或课题组组长,牵头组织或参与申报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等项目。

申请国内专利 4 项;国际 PCT 专利 2 项,美国专利 3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