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医学研究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于7月15日至19日赴汉中市开展"红色基因 蓝色情怀"学生党员暑期实践活动,辅导员李健康、学生支部书记李宇航带队参加。
实践首站,实践队走进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文史料,生动再现了这支英雄部队长征途中的浴血奋战史。队员们深刻体悟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展现的坚定信仰和牺牲精神,这正是支撑国防伟力的精神之源。随后探访华阳古镇,这座千年驿站不仅是秦蜀古道枢纽,更铭刻着红军长征的光辉印记。队员们于古街巷陌间,感受历史回响,思考和平年代青年学子如何赓续奋斗血脉,筑牢国家安全意识。
当日下午,实践队参访蔡伦墓祠,领略“造纸术”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进程的巨大推动,感悟科技自主创新对国家发展和国防安全的基础性作用。最后一站朱鹮梨园,队员们见证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国防稳固、人民安康的重要保障。
7月17日,实践队专程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其波澜壮阔的历史通过丰富文物、珍贵图片和场景复原震撼呈现。队员们系统学习了红四方面军在陕南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英勇事迹,深切感受到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根基在于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正是新时代强军兴军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铿锵。带队老师现场讲授微党课时强调:“革命先辈用鲜血铸就的红色江山,需要我们以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来守护。要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将爱国情怀转化为投身国防科研、服务国家需求的强大动力。”队员们深受触动,作为未来医学科技工作者,大家深感责任重大,表示要努力锤炼“总师型”人才素养,为提升国防卫勤保障能力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贡献智慧,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青春力量。
18日上午,实践队参访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勉县武侯祠。古柏森森中,实践队员们通过碑刻文物,感悟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忠贞品格与卓越军事韬略,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智慧,对投身艰苦国防科研的青年学子尤具启示意义。 随后走进红四方面军陕南战役指挥部旧址,通过历史照片与实物,深入了解红军武装斗争、创建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再次被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无畏牺牲的精神所震撼。
下午在诸葛古镇,队员们调研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路径,探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大家特别关注了三国文化中蕴含的谋略思想,思考其在现代国防战略与军事人才培养中的借鉴价值。行程尾声,全体成员怀着无比崇敬之情瞻仰何挺颖烈士故居,学习这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者的英勇事迹,并在烈士塑像前肃立默哀。
“从诸葛亮‘兴复汉室’的宏愿,到何挺颖烈士为革命理想献身的壮举,一脉相承的是中华优秀儿女以身许国的赤诚与担当。”队员们表示,要将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与红色精神融入医学研究,聚焦医学前沿,勇担科技强军使命。
19日,实践队深入探寻汉文化底蕴。在“汉中文化地标”汉中市博物馆(古汉台),队员们重点观摩“石门十三品”等国宝级文物,了解汉中作为汉文化发祥地的历史地位与两汉辉煌成就。馆藏古代医疗器具引发队员们对古代军事医学雏形及医学传承的思考。 随后探访拜将坛——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的历史圣地。通过“萧何月下追韩信”典故,队员们深刻感悟汉代“选贤任能”的卓越智慧。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 带队老师指出,“两汉的强盛离不开人才支撑。强国必先强军,强军必先强才。 希望同学们以史为鉴,立志成为支撑国防现代化的栋梁之才。”队员们围绕“现代军事人才选拔培养”、“科研团队领军能力”等话题展开讨论,决心将个人成长融入人才强军伟大实践。
此次为期五天的汉中实践之旅,生动展现了医学研究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将红色文化、历史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通过探访革命旧址、历史遗迹与生态保护区,队员们深刻领悟了红色基因、文化根脉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内在统一。在红二十五军司令部体悟革命精神,于武侯祠感受家国情怀,至朱鹮保护区见证生态保护成效,大家更加深切理解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强军思想的时代伟力。党支部将持续深化“红色铸魂、文化培根、生态育人”理念,引导青年学子以史明志、以文润心、以绿赋能,将革命精神、历史智慧与生态理念转化为科研创新的强大动力,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智慧。
(图片:李健康 阳玉莲 文字:李宇航 审核人:于兆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