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选调生政策宣传,11月14日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服务中心举办“基层选调生校友”返校交流活动,下午,学院邀请两位优秀校友——江西选调生程彩燕、辽宁选调生徐嘉明返校,与在校研究生面对面交流成长体会和备考经验。党委书记于兆良、辅导员扈慧静及各年级学生参加活动。


在经验分享环节,程彩燕以“个人介绍—备考经历—当前工作—心得感悟”为主线,完整呈现了自己从确定方向到实现目标的全过程。她比较分析了选调生、国考、省考、军队文职和事业单位等多种就业路径的差异,坦言选择江西选调生是综合考虑竞争程度、岗位发展与个人规划后的最佳选择。在备考策略方面,她特别强调信息收集与实战训练的重要性,建议同学们密切关注省委组织部官网、学校就业网站等权威平台,同时通过参加多场考试来积累实战经验。谈及基层工作,她分享了在卫健委办公室处理文书会议、协调部门事务,以及在洪都村担任书记助理时走访500多户家庭的经历,让她真切体会到“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的深刻含义。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就“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选调”“如何平衡科研与备考”等问题向程彩燕提问。她结合自身经历建议大家:“至少从研二就要开始关注和准备,提前布局总是有益的。”

徐嘉明围绕“为什么考公、考什么样的公、如何考上公、考上公后做什么”这一主线展开分享。他从“什么是好工作”切入,创新提出“决策平衡卡”的职业评估方法,建议从个人物质、个人精神、家庭物质和家庭精神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在职业选择方面,她系统梳理了各类编制特点,详细解析了定向选调生与国考、省考的区别。针对药学、生物等专业学生科研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她提出了专门的行测备考方案:按“资料分析—逻辑—数量—言语”的顺序倒序学习,并将备考过程划分为三周“扫盲”和三到六个月“刷题提升”两个阶段。通过介绍医保基金监管工作中政策解读、数据分析、模型筛查、实地稽核等具体内容,展现了当代公务员工作的专业性与挑战性。在心态调整方面,她结合自身经历,建议大家学会与焦虑共处,认识到“人生没有统一的时间线”,避免被“沉没成本”影响决策。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就“如何平衡科研与备考”“从何时开始准备”等实际问题与两位校友深入交流。徐嘉明则强调“尽早行动,避免拖延”的重要性。

活动最后,于兆良书记为两位校友颁发“校外职场导师”聘书。他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两位校友在备考和工作中展现出的目标感、执行力和韧劲值得同学们借鉴,鼓励大家尽早规划职业道路,“研一、研二的同学时间充裕,可以按照分享的路径扎实准备;研三的同学现在开始也并不晚——‘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积累永远不会太迟”。

本次活动是医学研究院深化就业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学院将继续完善“校内导师+校外职场导师”双导师就业指导体系,搭建校友与在校生的交流平台,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 图文:陈思羽 赵映虹 审核:扈慧静 于兆良)




医学研究院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