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西工大医学研究院张婵副教授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论文揭示跨细胞线粒体成分传递触发缺血后心肌纤维化的机制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8日 15:07     作者:   访问量:次   分享到:


西北工业大学医学研究院张婵副教授以第一作者、西北工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多科学综合性顶级期刊Science Bulletin (中科院一区,IF:18.9,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发表题为“Intercellular mitochondrial component transfer triggers ischemic cardiac fibrosis”的研究型论文。

心肌纤维化是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后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甚至死亡,而成纤维细胞却出现激活、增殖并导致纤维化和心脏重构。目前,导致这一矛盾现象的细胞间通讯机制仍不清楚。因此,阐明MI/R损伤后心肌纤维化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之间的细胞间通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sEVs)在细胞间通讯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将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细胞成分从供体细胞运输到受体细胞,参与广泛的病理生理过程。基于上述生物学功能,sEVs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但是,sEVs是否以及如何介导MI/R后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间的通讯尚属未知。

该研究创新性地证实了MI/R损伤的心肌细胞可通过分泌型自噬的方式将受损的线粒体成分外排,并被成纤维细胞摄取,实现跨细胞的线粒体成分传递;线粒体DNA(mtDNA)激活cGAS-STING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阐明了Ambra1是分泌性自噬相关的Myo-sEVI/R的新型标志分子,并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该研究为缺血后心脏重塑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本文第一作者单位为西北工业大学,第一作者为西北工业大学医学研究院张婵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医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空军军医大学马恒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Science Bulletin杂志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共同创办,2022年影响因子18.9,位列全球73种多学科综合类期刊第5位,JCR Q1区前列 (前6.8%)。

近年来,医学研究院充分发挥校外讲座教授、特聘研究员的指导作用,聚焦科技前沿,在科研实践中培育和凝聚人才,通过合作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3.07.030